紫砂壶与茶,匠人妙手与文人气质的结晶、天地灵气与日月精华的凝结。从紫砂壶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与茶的缘分便再也割舍不断,绵延至今。
12月16日,宜兴昌泽茶庄园即将开业。未来,它将与宜兴翰韵陶紫砂文化研究院合作,以茶迎客,以壶会友,让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
昌泽以茶迎客起步于广州的昌泽茶业从2003年发展至今,已在全国拥有200多家专卖店,40余家直营店,研发经营多达400余款茶品,拥有万亩原产地核心茶园及茶界泰斗余正才带领的技术团队,是国内知名的实力茶企。目前,昌泽以云南、福建为生产基地,以广东为仓储配货中心,以郑州为全国运营中心的布局已架构完成,“昌泽茶庄园”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河南、湖北、福建、广东、山东、陕西、浙江、云南、海南等地。
昌泽茶业董事长汪泽世这样阐释他的“茶庄园”理念:“在我看来,茶庄园不仅是个名字,更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它融合了传统茶店和休闲茶馆的功能,让茶文化变得更贴近生活。”
首先,茶庄园具有传统茶店的功能。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多达400余种昌泽茶产品,涵盖普洱、白茶、红茶、岩茶等几乎所有茶类;此外,还有昌泽茶庄园主人几十年来收藏的大益、下关、中茶等知名品牌的珍贵老茶。相比普通茶店,它的产品种类更加齐全,就像一座大庄园,容纳着取之不竭的宝藏。
同时,茶庄园又承担着休闲茶馆的功能,正如都市里的一片世外桃源。在这里,你可以品茶聊天、休闲小聚、商务会谈,或是参与书画讲座等文化活动,或是吃着火锅唱着歌,怎么舒服怎么来,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然,除了全国各地的一家家“昌泽茶庄园”,昌泽还有一片片真正的“茶庄园”——分布在原产地茶山上的万亩茶基地。在如诗如画的太姥山5A级景区,昌泽茶业拥有500亩有机认证白茶基地;在周边还拥有包括方家山在内的核心生态白茶园8000多亩。在云南,昌泽有上万亩优质普洱茶基地;在安溪,也有3000多亩铁观音茶园基地……昌泽茶园,遍布各大茶类核心产区。
在美丽而神奇的勐巴拉,昌泽还将打造一片精致的度假别墅,可供客人茶山休闲游、深度考察生产基地、体验云南民俗文化等。在福鼎的青山绿水间,类似的度假别墅也在筹划中……
今年,昌泽茶业董事长汪泽世来到宜兴,与翰韵陶紫砂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卫琴合作,以“茶壶合璧”为特色,选址建立宜兴昌泽茶庄园,逐鹿陶都,深耕江苏,并拓展国内更大的市场。昌泽的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翰韵以壶会友
汪泽世不仅爱茶,也对紫砂壶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全国各地昌泽茶庄园内摆放的一把把泥料造型各异的紫砂壶便能看出。出于对紫砂文化的热爱,汪总来到紫砂的故乡宜兴,经过考察,翰韵陶紫砂文化研究院进入了他的视野。
陈氏水扁壶(70年代老黑泥)
宜兴市翰韵陶紫砂文化研究院位于丁蜀镇,致力于紫砂工艺的改进与创新、紫砂造型的设计与制作等。这里组织过紫砂壶制作比赛、书画家及陶艺家交流研讨会,也举办过紫砂壶制作培训班,辅导和培养紫砂艺术接班人。“以壶会友,天长地久”,这是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为翰韵陶紫砂文化研究院所题的八个字,也是院长陈卫琴一直秉持的初心。
汉铎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 刻绘)
陈卫琴总是笑意盈盈,带着江南女子的温柔婉约。她出生于宜兴,从小就喜欢紫砂艺术,学校毕业后便师从紫砂老艺人邵德华学习光器制作;后因缘际会,受到花货泰斗蒋蓉和多位名师提携指导,潜心紫砂壶艺研究和制作。她的作品,壶如其人,形态优雅,清逸隽秀,古朴严谨,浑然大气;既有传统壶艺的神韵和魅力,又有创新元素;既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内涵,又不失实用性。原宜兴陶瓷公司总经理、紫砂艺术品资深鉴赏家李耀芳在评陈卫琴制作的紫砂壶时说:“从她制作的紫砂作品中可以读到,既有借鉴和取舍,又不徒袭其貌而得的神韵。”
陈卫琴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
陈卫琴爱壶、爱茶,也爱书画,与许多文人、艺术家都有合作。她的汉铎壶,泥料选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紫茄泥,壶身上刻绘的松下问道高士图出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先生之手,为了衬托这松风煮茗的雅致画卷,吴为山更在壶身的另一面挥下“禅茶一味”四字与之呼应,令本就颇具古韵的壶型更为意境深远;陈氏水扁壶是陈卫琴在传统壶型基础上创新而成,配上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学峰的禅意人物刻绘,更显清雅气质。
子冶石瓢(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李学峰 刻绘)
好壶泡好茶,好茶养好壶,真正懂壶的人,都把茶作为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茶与壶相遇的时候,茶为壶增色,壶为茶添味。于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作于一体的紫砂壶与昌泽茶文化有了一个美丽的邂逅,宜兴昌泽茶庄园闪亮登场。
走进茶庄园,只见茶柜里摆放着上百款不同种类、不同年份的茶品,涵盖普洱、白茶、红茶、岩茶等几乎所有茶类;墙上挂着一幅幅艺术气息浓厚的名家书画作品,展柜中陈列着上百只紫砂壶,泡上一壶好茶,品茶聊天、休闲娱乐,好不快意!